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

2018後埔國小音樂班"音樂有你"畢業專刊AR(擴增實境)

1、請至Google的Play Store安裝HP Reveal或iOS 的App Store 安裝HP Reveal

Android
 HP Reveal
iOS

2.啟動APP(Android和iOS設定大同小異)


3.創建帳號 


或登入帳號




4.自動進入相機-擴增實境功能




5.輸入 houpu-musician搜尋我們的頻道,

   (有時候按下勾勾並無法啟動搜尋。

   請回到搜尋欄位點一下,再點一次勾勾。

   應該就會找到houpu-musician)




6.訂閱頻道:
最上面的houpu-musician's Public包含所有同學的AR內容。




7.追蹤:點Follow的核取選項後,回到  相機-擴增實境功能。






8.擴增實境開麥拉:

(1)翻開紀念冊,將鏡頭對準要欣賞的對象(要拍到整個頁面),音樂會的實況錄影,便會自動播放。可以試試將鏡頭拉近或拉遠,畫面大小會跟著改變。請看操作:





(2)影片出現後,點一下畫面變為全螢幕,手機不用再對準紀念冊,可以輕鬆地放在桌上聆賞。點二下畫面便離開影片,再欣賞下一位同學的表演。

(3)影片播完後,會出現高畫質的YouTube影片連結。


目前,我們暫時以陳頤同學的手拍影片作為範例。5/14以後,全班的擴增實境,將全部以委外拍攝的專業影片製作完成,敬請期待!











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

擴增實境-Aurasma的應用

Aurasma 官網帳號申請與Aura製作


        幾年前看過TED上有關 Aurasma 的應用後,算是開了眼界,心想這麼神奇的軟體,必定能為教學增色。於是立刻上 Aurasma 的網站申請帳號,發現官網不用Account而是用Partner,要填的資料不少,還需痴痴等上2~3天才能開通。不過,最近再申請另一個帳號時(一個人可以申請很多個),驚覺需要填報的內容已大量簡化,並且可以立刻使用,真是令人雀躍。現在我把申請方式和製作過程臚列於下,希望讓大家能容易上手。

         操作前,有一些觀念必須先解釋一下,所謂擴增實境( AR Augmented Reality)是只指在真實的環境(reality)上疊加作者希望呈現的資料(影片、3D模型、圖片、聲音或鏈結等等)。這裡所指的真實環境,是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鏡頭所看到的現實環境,套上作者的創意呈現,可以達成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。例如:透過攝影鏡頭拍到的蒙娜麗莎畫作,蒙娜麗莎會開口說話(透過後製作);鏡頭拍自己,不同的新型鏡框會合成在自己臉上,看看哪一種最合自己的Style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在教學上可廣泛應用,例如:拍到注音符號,可以出現筆順和發音;拍到小喇叭,會自動演奏音樂;拍到校長照片,校長會說學校的歷史;拍到三角椎體,自動展開成平面圖,演示表面積的算法;拍到獨角仙模型,獨角仙的生態自動出現....。有創意的使用者,會發明各種不同的用法。不囉嗦了,現在就來說明一下Aurasma 的申請流程和設計步驟:

一、申請帳號
1.進入官網:連上www.aurasma.com後,請點選 Sing Up。



2.申請帳號:點選 Sign Up後,如果已經用手機號碼申請過帳號,請選
"I have an existing phone account",沒有的請填寫帳號密碼。



3.註冊:依序填寫帳號名稱、使用者名稱、密碼和電子郵件,填完之後按下方的 Sign Up送出,再到信箱收信認證即可使用。


二、設計AURAS
1.點擊畫面左上方的"Creat New Aura"


1.Upload Trigger Images(上傳觸發圖片):從Local資料夾或雲端ASSETS(每次上傳的圖片都會備份在雲端,可重複使用)中挑選觸發圖像。Aura完成後,只要對準這張圖象便會出現疊加內容。








*遮罩:當兩張觸發圖片很類似時,可用遮罩圈出相似處,程式會忽略遮
              罩範圍內的圖像,留下二者差異最大的地方。
  選擇:用來移動遮罩位置。
  刪除:刪除遮罩



2.點擊Overlays(上傳疊加的影像或影片):
大致和步驟1相同,依序填入名稱、檔案類型(影片、圖片、網址或3D Model)。Description 可不填,Loop決定聲音或影片要不要重複撥放。
下方工具列,可用來對齊或調整圖層的大小。
選定Add Lock View,可讓圖層在離開觸發圖片後繼續撥放。


3.設定名稱、關鍵字、頻道和分享


到目前為止,工作只完成一半,手機APP的安裝、註冊和訂閱還需要再說明。火星人將在下一篇文章介紹Android系統中Aurasma程式,後會有期。

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

能源類擴增實境(一):FUTURE ENERGY

一、程式說明

Future Energy這個擴增實境,製作非常精美,主要是根據位於荷蘭的生物氣體(biogas)工廠而建置的,廠區包括了污水處理裝置,垃圾掩埋場和農場三個部分。

這間工廠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,在缺氧的環境下將汙水、垃圾和動物排泄物分解產生沼氣(主要成分為甲烷,亦含硫化氫與二氧化碳),收集於儲氣槽後,以地下管線送至加氣站供汽車使用。
沼氣中純化的過程中,二氧化碳被液化(5.1個大氣壓)處理,做為工業用途,並不直接排放至大氣中。

二、使用步驟:

1.安裝APP:至Play Store 搜尋欄輸入Future Energy安裝。












2.列印圖片:https://www.bioaardgas.nl/assets/3dvision.pdf,最好裱貼於硬的卡紙或塑膠PVC版上,不要讓紙張變形。

3.啟動程式後對準圖片,即可開始觀察工廠的立體動畫模型。

4.可以靠近或轉動圖卡,進行細部或不同角度觀察。在加氣站下方有一個紅色的"PUSH"鍵,按下後會連到GTS的網站,有簡略的說明。














三、討論議題舉隅

1.沼氣取得的方式和原油、煤礦有何不同?

2.生產沼氣的設備成本高不高?

3.產出沼氣後,汙水、垃圾和動物糞便到哪裡去了?

4.這種能源適合用在什麼地方?

5.沼氣可以直接使用嗎?

6.沼氣對環境氣候有何影響?

7.除了動物糞便、汙水和垃圾中的有機物,常見的生質物和生質能還有哪些?

8.台灣有哪些地方已經開始生產沼氣或使用沼氣來發電?

9.用沼氣發電取代傳統火力和核能發電的可行性高不高?

10.將有機物降解為沼氣的厭氧細菌有哪些?

11.二氧化碳和甲烷都是溫室氣體,哪一個影響比較大?

12.牛、羊的等反芻動物,在緩慢的消化作用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甲烷,經由打嗝和放屁排出體外。可不可能透過餵食配方的改變,來減少甲烷的產生?




參考資料:
1.台灣再生能源網:有豐富的線上課程、教學資源,以及適合兒童的多媒體內容和遊戲。
2.香港可再生能源網:具有系統性的知識分類系統內容,適合國高中生以上程度教學。

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

顯微鏡+手機=火眼金睛(三)手機固定架的製作

手機固定架,可能不適合太大的移動式智慧裝置,例如三星的NOTE或平板電腦,使用的材料非常簡單。

Type I  複式顯微鏡:
(1).廢棄光碟1片
(2).10X目鏡1個(我使用報廢顯微鏡的目鏡)
(3).10*15CM珍珠板 3 片
(4)熱熔膠(槍)一支

步驟一:將3片珍珠板重疊在一起,用雙面膠黏成厚厚一片,裁成三公分寬的L型(手機定位用)。剩下的長方形再橫切成相等的兩個小長方形,如下圖右(參考切割版上的尺寸)

步驟二:將10X目鏡黏在光碟片沒有印刷那一面的正中間,熱熔膠最好讓它預熱到滴下來,這樣的粘性比較強,不容易脫落。

步驟三:將黏好的光碟套件置入顯微鏡,再用雙面膠將小長方體分別黏在光碟上下方。黏珍珠板的用意在墊高手機,所取得的顯微畫面會比較大,如果不黏這兩條珍珠板也無妨,屆時手機看到的會是小小的圓形,透過 ZOOM  IN 也可以把畫面放大。

步驟四:先將標本片放置妥當,光源打開。再將手機鏡頭對準目鏡(手機要橫放或倒立放置均可),微調位置,使顯微畫面完整,不要出現暗角即可(可能要花可3~5分鐘),再將L型緊靠手機兩邊固定。

步驟五:修切珍珠板,放上手機測試L板固定後有沒有移位,再次調整。手機倒放似乎比較平穩,不過目鏡套入鏡筒還是會旋轉,為了避免手機掉落,可以在目鏡和鏡筒交接處,用3M的隱形膠帶貼住固定(3M的比較不會脫膠),這樣便萬無一失。


Type II  解剖顯微鏡---沒有備用目鏡的作法
(1).廢棄光碟1片
(2).內徑35mm,長約5公分的PVC水管1段
(3).10*15CM珍珠板 3 片
(4).熱熔膠(槍)一支

製作方式大致和複式顯微鏡一樣,如果沒有多的目鏡可用,可到水電材料行問老闆有沒有內徑35mm,長約5公分的PVC水管剩材,或者問學校職工有沒有備材可借。

步驟一:將水管黏到光碟上。但水管的內徑35mm比解剖顯微鏡的鏡筒(33~34mm)略大,直接套上去會太鬆。可剪下一公升的寶特瓶一小段(高度略小於水管,長度約20公分),塞在水管內,便可以卡得很緊。

其餘步驟同於複式顯微鏡。完成後,便可測試效果。
青黴菌:看起來像青苔,還滿可愛的。只是倍數和角度不佳孢子囊看不清楚。


顯微鏡+手機=火眼金睛(一)---廚房裡的科學

自從作業系統升級為Windows7之後,顯微鏡專用的數位鏡頭便無法驅動,在網路上google了好長一段時間,還是找不到驅動程式只好放棄。話說回來,這只攝影鏡頭解析度只有130萬像素,加上嚴重色偏,實在是當初思慮不周、操之過急所得到的苦果。
於是,再把去年改裝的網路攝影機重新調校一番,試試手氣,看能不能得到意料之外的好結果,沒想到效果依舊---畫質不佳、視野狹小且對焦不易。某日心血來潮,突然想到十數年前,曾用投影的方式幫學校老師拍過顯微鏡的標本片,心想只要顯微鏡的成像落在智慧型手機的聚焦範圍內,說不定可以拍到,沒想到接上複式顯微鏡的目鏡後,影像效果頗佳出人意表。
進行《廚房裡的科學》這個單元時,立刻將這個新技術呈現給小朋友看。原先多數人對於顆粒和粉末的觀察並不夠仔細,對於顏色、形狀和大小說不出個所以然,但透過手機和顯微鏡的結合,孩子們不但看到長方體的糖結晶,還能說出  "原來糖是淡黃色的透明顆粒"(如下圖),眼睛好像這時候才張開一樣。不過,我拍的時候手有點晃動,畫質不如現場那般清晰。


 糖顆粒:在解剖顯微鏡下,帶點金黃色,很漂亮。

 鹽顆粒:晶瑩剔透,肉眼乍看是白色,顯微鏡下是透明,
稍加說明,小朋友便能了解。

 麵粉粉末:解剖顯微鏡下是米黃色的,但在複試顯微鏡下,
便略顯透明。



 黑胡椒顆粒:有點像石頭,小朋友看了,莫不驚呼"好恐怖"喔!



植物莖的橫切面(複式顯微鏡)


我將手機畫面,透過htc的Media Link投影出來,講解說明非常方便。只要自製一個手機固定架,便可省去電子鏡頭的昂貴花費,實在划算。不過若您的手機不是宏達電HTC的,也只要使用手機電視線---MHL線即可(價差很大,300~1000元不等),但前提是單槍一定要有HDMI的訊號源,不然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。







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

顯微鏡+手機=火眼金睛(二)---黴菌

做完麵包噴水與發霉的實驗後,再用糖水試做看看,過了大約一個星期,糖水表面長了不少青黴菌,白色的假根也有2公分左右的長度。想起從前長輩們為了惜福,過年供在神桌上的年糕,即使長了黴菌也捨不得丟,往往拿到水龍頭下又刷又洗,看起來是乾淨了,其實根已直下三千里,食物也已變質,但在物質匱乏的年代,煎炸後依然香甜,就這樣祭了五臟廟。就像《佐賀的超級阿嬤》,也得吃就必須感恩,即便壞了一半,還是好吃得很。但現在想想,實在有點難過,不知那些毒素是否依然與我常相左右。



青黴菌並不好看,髒髒醜醜的,但在顯微鏡下卻長得像青苔,青翠得可愛,假根也頗乾淨的。




今天忙著製作手機與顯微鏡拍攝裝置,來不及做發霉前後的酸鹼值變化,改日再補上。不過有一點比較特別的是,培養皿上的黴菌樣本,假根的根部有一些結晶(如下圖),還不能確定是依附在根上面,還是玻片沒洗乾淨,殘留先前實驗的糖顆粒,下回將一併說明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

鳳凰木與盾柱木

前庭的鳳凰木開花了!但.但.但...但是為什麼開黃花啊?20多年來都不見他在枝頭綻放,一露頭角,便惹得大家心慌慌。趕緊上網找資料,實地勤拍照,不能再把馮京當馬涼,否則對不起學生啦!
今天到學校開車,看到開黃花的"鳳凰木"???枝枒,被蘇利颱風吹得偏斜一旁,趕緊摘了一片樹葉,再把另一棵沒開花的"鳳凰木"摘下一片,來個公審驗明正身。這樣即使不在花季,也可以清楚分辨這兩種植物的異同。

一、羽狀複葉比較
左:鳳凰木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右:盾柱木       
鳳凰木:二回羽狀複葉,葉軸為黃綠色小羽片對生(15~30對),羽片有20~40對小葉
盾柱木:二回羽狀複葉,葉軸略帶褐色, 小羽片對生(8~14對)羽片有7~30對小葉



二、小葉比較
左:鳳凰木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右:盾柱木
鳳凰木小葉橢圓形,葉柄很短, 葉端(夜尖)圓鈍,基部稍微歪斜中肋靠近中央,看不到側脈長寬約15毫米 x 5毫米(長度略等於小指第二節)
盾柱木小葉像圓角矩形,葉端圓鈍,中間略微凹陷部很歪中肋偏一邊可以看到側脈沒有葉柄大小約22毫米 x 8毫米(長度略等於小指第一節) 


三、莖部比較
左:鳳凰木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右:盾柱木

兩者都有許多皮孔,但右圖的鳳凰木有許多淡色的橫紋,左圖的盾柱橅則不明顯



四、根部比較

左:鳳凰木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右:盾柱木

左圖的鳳凰木根部有膨大的根瘤,同時為了適應多雨的氣候,樹幹基部長有板根。右圖的盾柱木則看不出來有根瘤,也沒有呈現板根的型態。

至於花的差異,可以參見維基百科上的說明。